《续茶经》
(一)、简介
作者陆廷灿,他字扶照,又字秩昭,自号幔亭,出生在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区)。陆廷灿少年时跟随当时的名士康熙年间十大才子的王士祯、宋荦等人读书,被录取为贡生后进入官场。成书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陆廷灿在福建崇安任知县时,因该地为产茶之地,他深入了解茶事,积累了大量有关茶叶的知识和文稿,后经过整理、编撰,历时十余年完成了《续茶经》。
《续茶经》是我国古茶书中规模较大的一部。它洋洋洒洒约10万字,对研究清代及以前的茶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二)、主要内容
仿照唐代陆羽《茶经》的体例,分为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分别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最后还附一卷茶法。这种结构便于读者将其与《茶经》对照阅读,更好地理解茶文化的发展脉络。
(1)、“源”:在“一之源”部分,对茶叶的起源、品种、生长环境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比如对各地茶叶的产地、土壤、气候等因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为人们了解茶叶的生长条件提供了参考。
(2)、“具”与“造”:“二之具”和“三之造”主要介绍了茶叶的制作工具和制作工艺。包括从采摘、晾晒、揉捻到烘焙等各个环节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详细记录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茶叶制作工艺的差异和特点。例如,书中提到了一些特殊的制作工艺,如某些地方的茶叶需要经过多次烘焙才能达到最佳品质。
(3)、“器”:“四之器”介绍了与茶相关的各种器具,如茶壶、茶杯、茶碗、茶炉等。对于每种器具的材质、形状、用途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对不同器具的优劣进行了评价。这部分内容不仅展示了古代茶具的丰富多样,也反映了古人对茶具的重视和讲究。
(4)、“煮”与“饮”:“五之煮”和“六之饮”讲述了茶叶的煮泡方法和饮用技巧。包括水的选择、水温的控制、煮泡的时间等方面的内容,还介绍了不同种类的茶叶适合的煮泡方式和饮用场景。例如,书中强调了煮水的重要性,认为水的品质直接影响到茶的口感。
(5)、“事”:“七之事”主要是收集了大量与茶相关的历史典故、传说、诗词等。这些内容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书中记载了许多文人墨客与茶的故事,以及茶在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应用。
(6)、“出”:“八之出”介绍了各地茶叶的产地和特色。详细列举了不同地区所产茶叶的品质、口感、香气等方面的特点,为人们选购茶叶提供了参考。这部分内容对于研究古代茶叶的地理分布和区域特色具有重要的价值。
(7)、“略”与“图”:“九之略”讲述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旅行、野外等,如何简化茶具和泡茶步骤;“十之图”则是对前面所述内容的图形展示,以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
(8)、“茶法”附卷:附卷“茶法”主要介绍了茶叶的贸易、税收等相关制度和法规。这对于了解古代茶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续茶经》几乎收集了清代以前所有茶书的资料,把多种古书资料摘要分录,保留了一些已经亡故的茶叶之家消息和茶书资料,具有征引繁富、便于聚观比较等特点,是研究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重要典籍。
(三)、贡献与价值
(1)、对茶文化的系统梳理与传承
(1-1)、资料集成:《续茶经》几乎收集了清代以前所有茶书的资料,将历代茶书、茶文、笔记、史志、诗话等茶事资料进行汇编。这为后人研究茶文化的发展演变提供了丰富且集中的文献资源,使得许多珍贵的茶文化资料得以保存和流传,避免了因时间流逝而散失。例如,书中对不同朝代、不同地区的茶叶种植、制作、品鉴等方面的记载,为了解古代茶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提供了依据。
(1-2)、脉络延续:仿照陆羽《茶经》的体例,分为上、中、下三卷及十个部分,这种编写方式延续了《茶经》的体系,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茶文化从唐代到清代的发展脉络。它不仅是对《茶经》的补充,更是对中国茶文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梳理,让后人能够系统地了解茶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2)、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2-1)、文化普及:《续茶经》以较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对茶文化进行了阐述和整理,使其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和理解。这对于茶文化在民间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茶的知识、文化和艺术价值,促进了茶文化在社会各阶层的传播。
(2-2)、地域交流:书中对各地茶叶的产地、特色、制作工艺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促进了不同地域之间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人们可以通过《续茶经》了解到其他地区的茶事,从而激发对不同茶叶的兴趣,推动了茶叶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例如,对武夷山及周边茶事的详细记载,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武夷茶的独特魅力,也促进了武夷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3)、对茶学研究的学术价值
(3-1)、考证严谨:作者陆廷灿在编写过程中对所引用的资料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和筛选,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为后来的茶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文献基础,学者们可以依据《续茶经》中的资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3-2)、研究启示:书中对茶叶的种植、制作、品鉴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为现代茶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例如,对茶叶采摘、蒸培、试汤、候火等方法的详细阐述,对于研究古代制茶工艺和技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4)、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4-1)、生产指导:《续茶经》中对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等环节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这些经验对于现代茶叶生产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茶农和茶叶生产者可以借鉴古人的经验,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4-2)、产业规范:书中对历代茶法的整理和记录,为研究古代茶叶贸易和产业政策提供了参考。这对于现代茶叶产业的管理和规范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和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