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揉捻
(1)、揉捻的目的
(1-1)、塑造外形:通过揉捻使茶叶的叶片卷曲成紧直的条索形状,这不仅缩小了茶叶的体积,便于包装、运输和储存,还使茶叶具有美观的外形。例如,工夫红茶的条索要求紧细匀直,这种外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茶叶的品质。
(1-2)、破坏细胞组织:揉捻可以破坏茶叶的细胞组织,使细胞液流出。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酶等成分会随着细胞液溢出,从而使茶叶中的成分充分混合。在后续的发酵过程中,这些成分能够更好地接触,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对于形成红茶特有的色泽、香气和滋味起到关键的作用。
(1-3)、提高茶汤浓度:细胞液的流出让茶汁溢聚于叶条表面,在冲泡茶叶时,这些茶汁更容易溶解在水中,从而增加茶汤的浓度,使茶汤更加醇厚。
(2)、揉捻的方式和设备
(2-1)、手工揉捻:这是一种传统的揉捻方式。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在干净的揉捻器具(如竹匾或木制揉捻台)中,用手按照一定的方向(通常是顺时针方向)进行揉捻。手工揉捻能够根据茶叶的实际情况灵活控制揉捻的力度和时间,对于少量茶叶或者高档茶叶的制作比较适用。不过,手工揉捻的效率较低,而且很难保证每一批茶叶揉捻的一致性。
(2-2)、机械揉捻:现代茶叶生产中大多采用机械揉捻。常用的揉捻机有盘式揉捻机和揉捻桶等。盘式揉捻机主要由揉盘、揉桶和传动装置等部分组成。在揉捻过程中,茶叶被放置在揉桶内,揉桶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进行旋转,茶叶受到揉盘和揉桶壁的挤压和揉搓。机械揉捻可以根据茶叶的品种、数量和萎凋程度等因素,调整揉捻的时间、压力和转速等参数,大大提高了揉捻的效率和质量,能够保证大规模生产的茶叶品质的一致性。
(3)、揉捻的操作要点
(3-1)、压力控制:揉捻时通常要遵循“轻-重-轻”的原则。开始时用较轻的压力,主要是使茶叶初步卷曲,避免茶叶因突然受到较大压力而破碎。随着揉捻的进行,逐渐增加压力,以更好地破坏细胞组织,使茶汁充分流出。在揉捻后期,再减轻压力,使茶叶进一步卷曲成型,同时避免茶叶过度破碎。例如,对于较嫩的茶叶,轻压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以防止茶叶破碎,影响品质。
(3-2)、时间控制:揉捻时间因茶叶的品种、老嫩程度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嫩叶的揉捻时间相对较短,通常在20-30分钟左右;老叶由于细胞壁较厚,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破坏细胞组织,揉捻时间可能会达到40-60分钟。如果揉捻时间过短,茶叶细胞组织破坏不够充分,茶汁流出少,会影响后续发酵和茶汤的浓度;如果揉捻时间过长,茶叶容易破碎,产生过多的碎末,也会影响茶叶的外形和品质。
(3-3)、温度控制:在揉捻过程中,由于茶叶细胞组织被破坏,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温度过高,可能会影响茶叶中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茶叶的品质。所以,在揉捻时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一些大型的揉捻设备会配备冷却装置,以保持适宜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