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萎凋
(1)、萎凋的原理
萎凋主要是通过散失鲜叶中的水分,使叶细胞组织的张力降低。鲜叶在正常状态下,细胞内充满水分,呈现饱满的状态。当水分散失后,细胞膨压减小,叶片就会从硬挺变得柔软。同时,水分的散失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比如,鲜叶中的水解酶(如淀粉酶、蛋白酶等)的活性会增强,这些酶会分解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生成糖类、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不仅为后续的发酵提供了物质基础,还对红茶的香气和滋味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2)、萎凋的方式
(2-1)、自然萎凋:
这是一种传统的萎凋方式。将鲜叶均匀薄摊在竹席或专用的萎凋帘上,放置在通风良好、无阳光直射的室内或室外阴凉处。例如,在一些小型的传统茶厂或者家庭式的制茶作坊,会把茶叶放置在通风的阁楼上进行自然萎凋。这种方式萎凋的时间相对较长,根据鲜叶的含水量、空气湿度和温度等因素,一般需要8-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自然萎凋能够使茶叶的变化较为自然、缓慢,有助于保留茶叶的自然香气和细腻的口感。不过,它的缺点是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比如在湿度较大的天气,萎凋时间会延长,而且如果遇到阴雨天气,还可能导致鲜叶变质。
(2-2)、萎凋槽萎凋:
这是现代茶叶生产中常用的方式。萎凋槽是一种长方形的槽体,槽底有通风孔。鲜叶被均匀地摊放在萎凋槽内,通过风机向槽内吹送热风。一般温度控制在30-35℃,风速根据鲜叶的厚度和含水量等情况进行调节,通常为0.5-1.5m/s。这种方式可以精确控制萎凋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条件,萎凋时间相对较短,一般4-6小时即可完成。它能够保证萎凋过程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茶叶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但如果温度、风速等参数控制不当,可能会使茶叶失水过快,导致茶叶品质下降。
(3)、萎凋程度的判断
从外观上来看,当萎凋适度时,鲜叶的颜色会由鲜绿转变为暗绿,叶片变得柔软,失去原有的弹性。用手触摸时,能够感觉到叶片柔软且有韧性,轻揉叶片,能够将叶片揉成一团,松手后,叶片不会立刻散开,但是也不会结成硬块。从鲜叶的减重情况来判断,一般萎凋后的鲜叶重量会减少38%-42%(不同品种和鲜叶老嫩程度会有所差异)。此外,还可以通过检测鲜叶的含水量来确定萎凋程度,适度萎凋后的鲜叶含水量一般在60%-64%左右。如果萎凋不足,鲜叶含水量过高,在后续的揉捻和发酵过程中,茶叶容易破碎,并且发酵不均匀;如果萎凋过度,鲜叶含水量过低,茶叶的活性成分可能会受到破坏,导致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淡薄。